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职业车模  >> 车模大赛  >> 查看详情

要确保“三不”必先坚持“一反”(香江评论)

来源: 中国汽车文化网  日期:2017-03-13 09:22:03  点击:287 
分享:

  “三不”是啥?确保“一国两制”在实践不动摇、不走样、不变形。“一反”呢?反“港独”。这两者,正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涉港部分的两大亮点。

  我们不妨先岔开话题说两句。大学原校长马斐森此前在学校开学典礼上,明确表态不支持“港独”。然而,港大学生会长孙晓岚竟然在演讲中唱起对台戏,说出“不是中国”这样的言论。

  如果不是中国一部分,难道是天上掉下来的“政治飞地”?“港独”挑衅历史、现实和常识的气焰不可谓不嚣张。特首梁振英多次重申,根据“一国两制”要求和基本法的规定,校园没有讨论“港独”议题的空间。因为,“港独”是可能导致“一国两制”在港变形和走样的最大祸患。

  “一国两制”本出于高度的政治智慧和双赢的操作思路。但“马照跑,舞照跳”的善意,却没有换来部分人应有的理解和默契。内地与在经济、法律制度和生活方式上虽然不同,但“两制”的差异不能否定或冲击“一国”的原则,“一国”是“两制”必须坚守的底线。

  有人却认为有机可乘,拿“两制”说事甚至要扩大分歧斩断连结,最终演化出“港独”这味祸港毒。有人明确提出、制定和鼓吹“独立”、“建国”等政治主张,积极宣传、组织和策划类似的“社会公投”、“主权自决”活动,主张“暴力”、“公民抗命”或试图以“自决”等号召捞取政治票房。这种做派,当然背离“一国两制”初衷,要带东方之珠走上歧途,是任何爱国爱港的人所不能容忍的。

  不过,也不必因此失了淡定。“港独”这几年沉渣泛起是事实,但某些小丑想扮演弄潮儿,掀起风浪却掀不高,正是因为有“一国两制”这一定海神针在。比如,针对“港独”分子在立法会的宣誓闹剧,全国人大常委会去年主动释法,随后法院判决取消了两人的议员资格。

  司法判例的现实支撑切实表明,是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这一基本事实所对应的各项政治前提,的从政者都需尊重、遵守,谁挑战它们,就须付出代价。从这个角度看,中央的战略定力一览无遗,对“一国两制”的维护不遗余力。谁妨碍这一政策在港“全面准确”实施,试图让它走样、变形,谁就要吃不了兜着走。

  “港独”是没有出路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可视为善意的提醒,也可视为郑重的警告。无论如何,“港独”红线不能踩,“一国”底线不能越。

相关文章

  • 以经济发展之力 行改善民生之策 以经济发展之力 行改善民生之策

      本报1月18日电  (记者张庆波、陈然)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18日在立法会发表2017年施政报告,强调将继续秉持“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施政理念,促进社会和谐共融。他寄语社会利用“一国两制”的独特双重优势,在国家“十三五”规划和“一带一路”倡议下把握机遇和时间,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报告全面回顾了本届政府上任以来在经济、创新科技、房屋及土地利用、扶贫安老助弱等方... [阅读]

  • 香港特区政府计划2017年公布大屿山发展和保育蓝图 香港特区政府计划2017年公布大屿山发展和保育蓝图

    1月18日电 特区政府2017年施政报告提出,特区政府将于2017年上半年公布大屿山发展和保育蓝图,方向是“北发展南保育”。 报告指出,北大屿山将作经济及房屋发展,包括机场北商业区、东涌新市镇、港珠澳大桥口岸上盖及小蚝湾。东北大屿山则透过在欣澳填海,再配合迪斯尼乐园,作休闲、娱乐及旅游发展。大屿山其余大部分地区将用作保育、休闲、文化及生态旅游用途。 同时,港珠澳大桥口岸人工岛可提供50万平方米的楼面作经济用途,今年上半年特区政府将就此咨询社区。此外,... [阅读]

  • 香港特区政府将举措降低排碳强度 香港特区政府将举措降低排碳强度

    1月18日电 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在新一份施政报告中指出,为应对气候变化,特区政府拟决定降低排碳强度,计划于2030年将排碳强度由2005年的水平减低65%至70%。 梁振英说,特区政府成立了气候变化基建工作小组,协调各部门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工作,包括更新基建设施设计标准、全面检视现有基础设施的抗逆能力。同时,工作小组也会加强分析气候变化的相关工作。 梁振英表示,特区政府会在2030年前逐步以清洁能源替代大部分燃煤发电,也会与电力公司研究如何进一步推动节能及可再生能源发电。特区政府已... [阅读]

  • 反贪防腐  不问公私(香江漫笔) 反贪防腐  不问公私(香江漫笔)

      说到反贪腐,人们常常理解为是针对公职人员的行为。近日,反贪机构廉政公署(ICAC)的一起执法行动却将矛头对准了私营机构,29名银行雇员因涉嫌收受贿赂,泄露客户资料而被拘捕。事实上,从20世纪80年代起,在有效遏制了政府内集团式贪腐之后,私营机构已成为廉署重要的工作对象。最近5年,在廉署每年收到的近3000宗贪腐举报中,有至少六成举报针对私营机构。   廉政公署管“公家人”天经地义,管私营机构是否多管闲事?廉署出手打击私营部门贪腐之初,类似的质疑不少。有人认为,私营机构人员贪腐危害的是...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