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赛事活动  >> 环球赛事  >> 查看详情

首次采用粉垄技术栽培 袁隆平超级稻欲冲新高

来源: 中国汽车文化网  日期:2017-03-11 16:16:20  点击:326 
分享:

北京12月26日电(记者赵永新)“让超级杂交稻的产量再高些,品质再好些!”怀着这样的梦想,86岁的袁隆平院士日前现身三亚市海棠区湾坡村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三亚南繁综合试验基地,出席“超级杂交稻粉垄栽培示范课题”的开工仪式。

袁隆平(前排右二)与韦本辉(前排右一)与白德朗(前排左二)、李深文(前排左一)合影。张晴丹摄

12月19日上午的三亚南繁综合试验基地天蓝风清、温暖宜人,袁隆平院士和海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曹兵、海南省粮食作物研究所所长孟卫东、海南省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柯用春、海南省南繁管理局副局长黄启星、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二级研究员白德朗,以及粉垄技术发明人广西农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韦本辉、粉垄机厂商广西五丰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深文等悉数到场,共同见证“超级杂交稻粉垄栽培示范课题”的启动。 据该课题主持人白德朗介绍,该课题是典型的“良种+良法”――

“良种”是指应用袁隆平院士主持培育的第四期(稻谷单产15吨/公顷)超级杂交稻新组合“超优千号”。该组合已在我国南方16省市区100多个示范片进行高产栽培示范,近3年在不同生态区共取得了7项单产最高纪录,其中稻谷最高单产达16吨/公顷。 “良法”是指韦本辉团队发明的农耕新技术――粉垄技术。该技术针对拖拉机耕作难以实现深耕深松和长期过量使用化肥农导致的土壤板结、地力下降等突出问题,用螺旋形钻头取代犁头,耕作时钻头垂直入土、高速旋磨、均匀碎土,耕作深度可达30-60厘米,比拖拉机耕作深度增加一倍以上,而耕地上下土层的各个主体层次不改变,真正实现了原生态的深耕深松。

自走式粉垄机在现场耕作。张晴丹摄

2009年以来,粉垄技术已在南至海南、北到黑龙江、东到山东、西到的21个省市自治区进行试验示范,应用作物包括水稻、甘蔗、玉米、小麦、马铃薯、棉花、燕麦、花生、大豆、淮山、苜蓿、木薯、红薯、烟草、桑树、芦笋、牧草、番茄、谷子、辣椒、豆角、黄芪、柴胡等20多种作物。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粉垄耕作的作物产量可提高10%-30%,品质也显著提高;与此同时,人工和水、肥、农使用量并没有增加。

袁隆平(前排左二)在观看粉垄机作业。张晴丹摄

在开工现场,袁隆平院士饶有兴趣地仔细观看了自走式粉垄机下地粉垄耕作作业。此前,他已多次听取粉垄技术的相关汇报,并给予充分肯定。2013年4月10日,他还亲笔给农业部写信推荐粉垄技术,认为粉垄技术“深耕深松,可以活土、保水、透气,能促进作物生长发育”。

2013年4月10日,袁隆平给农业部写的粉垄技术推荐信。韦本辉提供

在开工现场,看到粉垄耕作后的土壤松软细匀、深度可达40厘米,袁隆平非常兴奋、连挑大指,称粉垄技术是“革命性的绿色耕作技术”,并高兴地与白德朗、韦本辉、李深文等合影留念。

白德朗在察看粉垄后的耕地,土壤细软,耕作深度在40厘米左右。张晴丹摄

白德朗告诉记者,此次粉垄面积1.5 公顷,对照传统耕作面积也是1.5 公顷。“超优千号”种子已于12月16日在附近的一块地里播种,出苗后将适时移栽到这两片地里。 “粉垄技术解决了拖拉机深耕后耕层土壤被车轮重力反复碾压而不能保持深松、种植期土壤容易黏结,不能保持长期疏松状态、传统耕作作物难以抵御极端天气与不良环境影响等难题,有望进一步提高作物单产和品质。”白德朗认为,这一技术符合国家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和“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农业发展总体思路,有望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突破口,为实现“十三五”期间“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提高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粮食安全规划做出重要贡献。 “明年5月上旬,我们将邀请有关各方共同对示范区的水稻单产进行现场验收,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惊喜。”白德朗说。 

相关文章

  • 近期将有10家省级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 近期将有10家省级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

     北京2月15日电(记者贺迎春)科技部副部长阴和俊在今天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146家国家高新区发展势头强劲,发展态势良好,“十二五”期间营业收入保持年均17.4%的增长速度;2016营业收入预计达28.3万亿元,同比增长11.5%;工业总产值20.5万亿元,同比增长10.3%。 阴和俊表示,17个国家自创区对所在地区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的辐射带动作用。武汉东湖、湖南长株潭、四川成都等国家自创区主要经济指标连续数年保持30%左右的增速。2016年1-11月... [阅读]

  •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安全运抵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安全运抵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

    北京2月13日电(赵竹青 郭心冰 肖建军)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按流程完成了出厂前所有研制工作,2017年2月5日从天津港启程,经过约一周的海陆运输,于13日安全运抵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开展发射场区总装和测试工作,计划于4月中下旬由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这意味着我国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收官之战揭开序幕。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安全运抵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肖建军摄) 天舟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采用两舱构型,由货物舱和推... [阅读]

  • SKA反射面天线详细设计方案通过国际评审 SKA反射面天线详细设计方案通过国际评审

     北京2月13日电(记者贺迎春)科技部网站消息,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项目(SKA)天线国际工作包联盟近期在华召开了反射面天线结构详细设计评审会(DDR)。中国电科54所牵头国际同行共同编制形成的天线详细设计方案顺利通过国际评审。 SKA反射面天线详细设计评审的通过标志着SKA天线的研发工作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在SKA的工程研发中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为SKA天线的后续研发和SKA工程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据悉,天线(Dish)工作包是在SKA的11个工作包... [阅读]

  • 煤炭间接液化技术成功实现百万吨级工业化应用 煤炭间接液化技术成功实现百万吨级工业化应用

     北京2月13日电(记者贺迎春)科技部网站消息,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发的高温铁基浆态床煤炭间接液化技术为核心的全球单套规模最大的煤炭间接液化装置――神华宁煤400万吨/年煤制油工程,近期实现了煤制油工程全流程贯通。 该工程采用的高温铁基浆态床煤炭间接液化核心技术,费托合成催化剂活性、选择性与产油能力等关键技术指标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是实验室历时30余年坚持不懈的创新结晶。 这标志着我国已经掌握了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百万吨级煤炭间接液化工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