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观潮】
中国电影发展至今历时百年,创造了无数个令人难忘的银幕形象,其中不乏各种女性形象。尤其是近几年,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和艺术观念革新,国产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也发生了嬗变,女性在电影中所占的位置变得越来越重要,电影中的女性形象日渐鲜明且具有时代内涵,电影对女性生存图景的描绘正以更多样化、多层次的方式展开,构建了一条亮丽的艺术风景线。刚过完“三八”国际妇女节,我们来梳理回顾国产电影中塑造的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形象,探讨其中潜藏的各种问题和发展趋势,显得别有意味。
角色和面貌日渐丰富
近日,电影《乘风破浪》里双生主题曲《乘风破浪歌》引起的争议把电影中的性别意识和女性形象的话题推到了风口浪尖。婚前版《男子汉宣言》这样唱道:“你在每天晚上,不能睡得比我早。你在每天早上,不许起得比我晚……”而婚后版《男子汉誓言》的歌词却截然相反:“我在每个早上,一定起得比你早。我在每个晚上,一定睡得比你晚……”导演韩寒的本意也许只是如他一贯所做的那样,在观众面前讨巧抖机灵,但这个抖得不太成功的包袱却触碰到了人们对电影中女性议题的敏感神经。这场争议其实折射出关于影视的网络舆论二元化的走向。一谈到性别观念,网络看客们就迅速给自己找好队伍、对号入座,以“直男癌”“女权癌”这样的出位语汇给对方扣上帽子,进行谩骂攻击。而电影创作中对女性生存图景的描绘和分析,却并没有以如此简单粗暴的理念涵盖复杂现实。
在国内外电影节上多次获奖的《我不是潘金莲》将一个普通农村妇女面对情感和生存问题时的反抗挣扎真实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扩写”安妮宝贝原著小说的《七月与安生》,成功展示了年轻女性的友谊、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驴得水》中看似风实则善良、追求自由但守得住底线的女性形象张一曼深受观众喜爱,而她在片中演唱的那首表达女性勇敢追求爱情的歌曲《我要你》也被广为传唱;《长城》中,最终战胜怪兽饕餮、拯救国家和人民的女性形象林海将军英姿飒爽的模样令人印象深刻……占据银幕中心的女主角不再是一个又一个单一刻板的贤惠妻子、辛劳母亲、乖巧女儿,取而代之以追求自由、拒绝依附的独立女性。即使是一些类型化、模式化的小妞电影,也开始尝试把探讨自我成长作为故事的主题。已经在观众面前展开的这幅图景,正在努力从更多层面和更多角度去观照女性生存,展现女性在社会发展中所承担的日渐丰富多样的角色和面貌。
人才和题材双重缺失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呈现和塑造虽然日渐丰富多样,但仍然时有迂回。女作家迟子建在2016年年末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对影视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感到有些失望。这从某种程度上折射出,电影产业在女性语境和女性视角中所面临的尴尬。据统计,2016年畅销的50部国产影片中,只有比例不足四分之一的影片是以女性为主角或者女性和男性角色享有同等重要地位的。
仔细观察2016年的年度票房榜单,或许可以从中一探电影女性形象步履蹒跚的端倪:排名前十的国产片和中外合拍片中,由女性导演执导的作品只有《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这一部。电影从业者当中女性电影工作者人数少,影响力不足,在电影女性形象的塑造上“人微言轻”的状况也就不是个意外了。男性电影工作者的镜头中,难免出现女性角色的边缘化、客体化,仅仅作为被观看、被拯救的身份出现的情况,在《叶问》《西游伏妖篇》这种传统性别视角的电影里屡见不鲜。
数量上不占优势还只是一个方面。仔细分析,本就不占多数的女性题材及以女性为主的电影中,还有一大部分是倒向都市题材甚至崇尚消费主义的。老年的、贫穷的女性在电影中很少被观照,除了在《我不是潘金莲》《闯入者》《喊・山》《盛先生的花儿》这种文艺片和《一句顶一万句》《桃》《黄金时代》之类女性导演的“自选动作”中得以见到,几乎可以说是“被隐身”了。而在有“唯票房论”风险的商业片类型中,拜金和追名逐利被穿上各种漂亮的外衣,兜售给它们的主要目标观众群――年轻的、有消费能力的女性观众。于是她们看到照搬好莱坞故事的《我最好朋友的婚礼》,看到星二代女导演追寻自我实现的《28岁未成年》,看到IP改编之作《小时代》系列――在电影里只看到年轻都市女性轻盈、肤浅、商品化的生存表面,却看不到女性生活中面临的沉甸甸的现实。
如果只看这种电影,会以为女性和女性形象已经走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然而这个“黄金时代”是得加上各种条件限制的前缀的――得足够年轻、受过足够高的教育、生活在中心城市。片面的生存图像描绘显然和全景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在电影工业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的小妞电影中,是看不到那些处于弱势地位的女性形象的,而这恰恰是电影女性形象中最需要关注的一部分。
期待更多女性出现在幕后台前
女性电影工作者数量上不占优势,使得女性题材、女性电影数量增长相对缓慢,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尚难以摆脱单一化、模式化的窠臼,中老年女演员生存的土壤随之变窄。而想要改变这种循环运转的方向,需要电影工作者集体的努力,也需要观众积极地支持女性电影,尤其是要将更多的选择和关注倾注在容易被忽略、被弱化的那一部分女性形象和角色身上,在小妞电影和都市情感题材之外,鼓励和扶持更为多样化、更为丰富的女性影像和女性表达。
张一曼、李雪莲、七月与安生……纵观电影里的这些角色,近期的中国电影可以说是在女性形象塑造上交出了一份比过去都要漂亮的答卷。电影人在对于女性生存图景的描绘上即使步履蹒跚,也从未停歇。观众期待着更多的李玉、许鞍华活跃在幕后,期待着更多的、更为复杂立体的“张一曼”“林七月”“李安生”出现在台前。
3月1日,中国政府正式推出《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战略》(以下简称《战略》),首次向国际社会阐释了中国参与国际网络空间合作的原则、目标和计划。《战略》展现了中国网络政策的透明度,有利于引领国际网空治理走出杂乱、纷争的泥淖。凭借《战略》的发布,中国提出国际网空治理的中国方案,明确宣示维护网空和平,充分展现网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战略》确立了中国参与网空国际合作的“和平”“主权”“共治”“普惠&rd... [阅读]
3月1日,中国发布《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战略》(下文简称《战略》)。这是继《网络安全法》和《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之后的又一份重要文件,对中国今后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网络外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战略》与《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一脉相承,进一步宣示了中国在相关国际问题上的政策立场,阐述了中国开展网络外交的基本原则、战略目标和行动要点。《战略》出台既有利于汇聚国内共识,明确未来努力方向,也有利于外界进一步了解中国,为中外网络合作奠定基础。总体而言,《战略》具有三大思想特点,展示了中国对网络空间... [阅读]
核心阅读 ★准确把握用户的兴趣点和关切点,才能在当今新旧媒体竞争融合的时代大变局中掌握话语权,勇立引导舆论的潮头。运用众筹模式把握用户的兴趣点和关注点,其本质是创新。众筹要抓关键,形式要灵活多样,把主动设置议题同运用众筹理念有机结合。 ★作为区域主流媒体的地市党媒,要围绕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紧扣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焦点,紧密结合本地民生事业的发展状况,精心谋划好“三大”报道,即关于大局、大势、大事的报道。 做媒... [阅读]
摘 要:剪纸是一项古老的民间艺术,是传统艺术长河中一朵美丽的浪花。早在五、六十年代,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就首创了剪纸动画,将这一传统艺术搬上了动画的舞台。反观今日,很多传统艺术都淹没在信息社会中,渐渐变成了陈旧、老套的代名词。与时俱进是传统艺术的继承与发展的前提,将数字动画与传统艺术相结合,既有利于中国动画产业的创新与发展,还能使传统艺术在当今社会得到更好的传承。 关键词:剪纸动画;民族原创;传统艺术;文化传承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剪纸艺术作为我国特有的民间艺术形式,... [阅读]
文化网公众号
文化网手机版
典藏老车
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