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数据的发展,促使新闻传播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催生了数据新闻的概念,数据新闻的出现与发展,引起了新闻生产方式、呈现方式、阅读方式等方面的巨大变革。在这种变革下,新闻与传播领域的研究与实践随之发生变化。此次研究运用个案研究、内容分析、查阅文献等方法,基于数据新闻的生产对传统的新闻生产方式带来的冲击,目的在于理清数据新闻所带来的变革。
关键词:大数据;数据新闻;新闻生产方式;新闻呈现方式;新闻阅读方式
一、数据新闻的概念
数据新闻是基于大数据这一概念在新闻传播领域衍生出来的新名词,随着大数据一词的出现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它对各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国内各领域开始了对大数据这一热词从理论到实践的研究。在新闻传播领域,传统的新闻生产与传播不再“一家独大”,正如德国之声记者米尔科・洛伦兹(MirkoLorenz)所说:“新闻业正腹背受敌。过去,媒体能够成为一种产业,是因为我们是唯一能利用技术大规模生产和传播新闻,告诉大众昨夜发生了什么的机构。印刷媒体就像一条必经之路,然而这种光景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大数据的影响下,数据新闻的概念成为新闻传播领域的新命题。学界学者们虽然对于数据新闻的概念都做了界定,但并没有完全的定论。全球第一本专门探讨数据新闻的著作《数据新闻手册》认为,数据新闻是把传统的新闻敏感性和具有说服力的叙事能力与海量的数字信息相结合的新闻[1]。荷兰数据记者亨克・范艾斯(Van Ess)认为数据新闻使记者能够通过发现、制作、呈现大量数据这一套工作流程展现未曾报道过的新闻事实,找到新的报道角度。也有学者认为,数据新闻的内涵就是基于数据的抓取、挖掘、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呈现的新型新闻报道方式[2]。还有学者认为,数据新闻又称数据驱动新闻,它指的是对数据进行分析与过滤,从而创作出新闻报道的方式[3]。更有学者认为,数据新闻就是利用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数据统计等技术手段从海量数据中发现新闻线索,通过可视化技术呈现新闻故事的新闻报道方式[4]。通过综合对比国内外学者对数据新闻这一概念的界定,笔者总结其共性得出:数据新闻是基于数据、依托于对数据的处理和加工而产生的新的、可视化的新闻信息的呈现和报道方式。
二、数据新闻的生产模式
1.数据获取。数据新闻以数据为支撑,数据的获取是数据新闻生产模式的起始环节,其数据来源主要通过网站既有的数据、政府公开的各项数据、社会组织公布的各类指标、媒体的报道、LBS[5](基于位置服务)等,最终获取海量的数据。以2014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据说春运”栏目为例,首次采用百度地图LBS,获取国内春节人口迁徙情况的数据,也是大数据首次以老百姓能看懂的方式,可视化展现在电视屏幕上。除此之外,在刚结束的美国总统大选中,美国媒体通过各个州选民的选举将特朗普和希拉里在各个州的得票数准确呈现在美国地图上,让受众对两位总统候选人的得票情况一目了然。
2.数据处理。数据新闻生产的第二个环节,就是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所获取到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大数据是给予相当大的量级的数据进行数据收集、分析、挖掘与应用的技术,基于相关关系分析法基础上的预测是大数据的核心。利用技术分析数据或者各类指标之间存在的相关性和关联性,在这种关联性中发现新闻线索,这是数据分析处理的结果和目的。对于2011年8月伦敦市中心乱事件,时任首相卡梅伦说不是由于贫富差距造成的,《卫报》通过大数据对乱者的地址与乱者的位置,还有贫困地区分布等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反映伦敦乱事件与贫富差距的关系。由此可见,数据处理就是分析数据之间的关联性,这种关联性就是大数据所创造出的新闻线索。
3.数据呈现。数据呈现是数据新闻生产的第三个环节。通过数据收集、分析得出的各类数据之间存在的关联性之后,就要对这种关联性或者叫做新闻线索进行可视化的呈现,让受众对所反映的信息一目了然。与传统新闻的呈现方式不同,数据新闻的呈现方式必须要做到动态的可视化,通过数据可视化,将大量数据组合构成数据图像,同时将数据的各个属性值以多维数据的形式表示,发现数据隐含的信息[6]。数据呈现依托于专业技术,将数据之间的联系挖掘出来。《卫报》对伦敦乱的报道、央视的“据说新闻”都是利用技术实现数据的可视化呈现。
4.形成报道。形成报道是数据新闻生产的最后一个环节。从数据获取到数据处理与分析,再到数据的可视化呈现,这一系列的生产过程以数据为内容,以大数据技术为依托。将数据可视化呈现出来之后,数据新闻报道的主体部分已经完成了,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只需要在可视化的数据中配上文字说明或者相应的图标、指示性符号,制作成完整的新闻报道,数据新闻就可以呈现在受众眼前,形成了“数据获取――数据处理――数据呈现――形成报道”的生产模式。
三、数据新闻带来的变革
1.新闻生产方式的变革。在大数据背景下,数据新闻的出现意味着新闻生产方式的变革。在原来,新闻的生产大致要经过这样一个程序:首先要经过选题策划,确定选题后,由专业的采编人员采写新闻,再经过校正修改、编辑排版,最后印制发行。与过去的新闻生产方式不同,数据新闻的生产主要依托于数据的收集、分析处理和可视化呈现,最后形成完整的数据新闻报道。由于数据新闻的迅速发展,在新闻业界,利用大数据生产数据新闻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新闻生产趋势,新闻生产方式正在进行着一场巨大的变革。
在央视2014年春节期间推出的“据说春运”栏目中,其新闻生产如果采用传统的新闻生产方式,派遣专门记者去采访,要获取和处理的数据显然不是人工能够完成的,同时也会影响新闻的时效性,利用大数据对春运期间的人口迁徙情况进行新闻的生产,在保证新闻报道时效性的前提下,还能避免人工处理数据产生的错误,从而保证新闻的真实。
2.新闻呈现方式的变革。数据新闻的呈现以动态、可视化为特点。传统的新闻呈现方式以文字、图片的形式为主,最终以报纸为载体呈现在受众面前,与传统的新闻呈现方式相比,数据新闻的动态和可视化的呈现方式是静态的文字和报纸所不能呈现的。数据新闻的表现方式主要有三种:数据可视化、图解新闻和数据地图。数据可视化侧重于数字信息的统计与呈现,图解新闻是传统新闻报道的精华浓缩和事物间关系的揭示,数据地图则通常以电子地图为背景,将多种信息整合其中[7]。数据新闻不仅有图表、地图等静态形式,它往往以图表和地图等静态形式为载体,利用技术在图表、地图上反映具有交互性的动态信息。《卫报》在伦敦乱事件的报道,采用了可交互型数据新闻呈现方式,读者通过滑动其底部的时间条,可以动态获取乱发生时不同时段的主要事件,点击事件的图表,便可以看到该事件的详细报道和现场照片。显然,这种新的新闻呈现方式所具有的交互性,比静态的呈现方式更容易吸引受众注意力,随着数据新闻的发展,新闻呈现方式正在发生着变革。
3.新闻阅读方式的变革。新闻阅读方式的变革是数据新闻带来的一个受众层面的变革。第一,受众在阅读传统的新闻时,单纯的文字和图片是阅读的主要内容,而数据新闻的阅读,静态的文字和图片只是它的辅助性内容,它的阅读主要倾向于具有交互性的动态信息,受众需要通过点击或者滑动某个图标进行数据新闻的阅读;第二,由于其内容反映的是各类数据之间的关联性,数据新闻比传统的文字或图片新闻更具有内涵性,信息含量较丰富,其阅读方式具有多角度性,从数据的不同角度阅读就会反映出不同类别数据之间不同的相关性,获得多种不同的信息;第三,因为数据新闻自身的动态化、可视化的呈现方式,数据新闻的阅读比传统的文字或图片阅读更直观,更容易快速获得信息;第四,传统的文字或图片新闻的阅读载体可以是报纸,也可以是移动互联网设备,而数据新闻的阅读载体必须要以互联网或者具备能够传输音、视频以及画面的设备为支撑。数据新闻引发的阅读方式的变革正在受众中悄然进行,原来以报纸、杂志等为主流的新闻阅读方式已经不再占据主导地位。
基于数据新闻带来的新闻生产方式、新闻呈现方式、新闻阅读方式三方面的变革,传统的新闻生产方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受众市场的需求,开始在新的新闻生产方式领域寻求更好的发展。传统的新闻生产并不是完全不存在,而是传统的新闻生产方式在大数据发展背景下,也开始了向数据新闻领域新的新闻生产方式的拓展与实践,单一的、传统的新闻生产方式已经逐渐地不符合新闻业界的发展和已经发生变迁的受众阅读方式,原来的主导地位受到了巨大冲击。从数据新闻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出,传统的新闻生产方式在大数据背景下逐渐地发生着变化。相对于传统的新闻生产方式,数据新闻生产的拓展与实践在国内已经屡见不鲜,它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载体、传播过程、传播对象等方面引起的变革,构造了一种新的新闻生产方式。数据新闻的生产,以大数据为主线,以新闻生产方式的变革为起点,生产方式的变革带动了呈现方式和阅读方式的变革。在数据新闻所带来的变革背景下,新的生产方式、传播方式正在带动整个新闻业界的变革。
四、结 语
数据新闻在新闻业界所带来的变革是多方面的,并由此构建了新的生产方式,也冲击了传统的新闻生产方式。为适应新闻业界的发展以及市场的变化,传统新闻媒介逐渐开始了向数据新闻领域新的生产方式、传播方式等方面的拓展与实践,传统的纸质媒体也依托技术便利,开始向新生产方式靠近,以适应在大数据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新闻生产方式受到冲击,归因为大数据背景下,数据新闻的产生与发展,由此引起的变革也成为现在新闻与传播领域的特点,在这种发生变革的传播环境中,新闻业界的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都发生着新一轮的变革与创新。
参考文献:
[1] 袁满,强月新.我国数据新闻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
[2] 方洁,颜冬.全球视野下的数据新闻理念与实践[J].国际新闻界,2013(6).
[3] 章戈浩.作为开放新闻的数据新闻――英国卫报的数据新闻实践[J].新闻记者,2013(6).
[4] 刘义昆.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新闻生产:现状、影响与反思[J].现代传播,2014(11).
[5] 基于位置的服务,它是通过电信移动运营商的无线电通讯网络(如GSM网、CDMA网)或外部定位方式(如GPS)获取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地理坐标,或大地坐标),在地理信息系统(外语缩写:GIS、外语全称: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平台的支持下,为用户提供相应服务的一种增值业务.
[6] 韩卫国,王劲峰,王海起,胡建军.基于数据可视化的交通流量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4(10).
[7] 刘义昆.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新闻生产:现状、影响与反思[J].现代传播,2014(11).
3月1日,中国政府正式推出《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战略》(以下简称《战略》),首次向国际社会阐释了中国参与国际网络空间合作的原则、目标和计划。《战略》展现了中国网络政策的透明度,有利于引领国际网空治理走出杂乱、纷争的泥淖。凭借《战略》的发布,中国提出国际网空治理的中国方案,明确宣示维护网空和平,充分展现网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战略》确立了中国参与网空国际合作的“和平”“主权”“共治”“普惠&rd... [阅读]
3月1日,中国发布《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战略》(下文简称《战略》)。这是继《网络安全法》和《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之后的又一份重要文件,对中国今后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网络外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战略》与《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一脉相承,进一步宣示了中国在相关国际问题上的政策立场,阐述了中国开展网络外交的基本原则、战略目标和行动要点。《战略》出台既有利于汇聚国内共识,明确未来努力方向,也有利于外界进一步了解中国,为中外网络合作奠定基础。总体而言,《战略》具有三大思想特点,展示了中国对网络空间... [阅读]
核心阅读 ★准确把握用户的兴趣点和关切点,才能在当今新旧媒体竞争融合的时代大变局中掌握话语权,勇立引导舆论的潮头。运用众筹模式把握用户的兴趣点和关注点,其本质是创新。众筹要抓关键,形式要灵活多样,把主动设置议题同运用众筹理念有机结合。 ★作为区域主流媒体的地市党媒,要围绕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紧扣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焦点,紧密结合本地民生事业的发展状况,精心谋划好“三大”报道,即关于大局、大势、大事的报道。 做媒... [阅读]
摘 要:剪纸是一项古老的民间艺术,是传统艺术长河中一朵美丽的浪花。早在五、六十年代,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就首创了剪纸动画,将这一传统艺术搬上了动画的舞台。反观今日,很多传统艺术都淹没在信息社会中,渐渐变成了陈旧、老套的代名词。与时俱进是传统艺术的继承与发展的前提,将数字动画与传统艺术相结合,既有利于中国动画产业的创新与发展,还能使传统艺术在当今社会得到更好的传承。 关键词:剪纸动画;民族原创;传统艺术;文化传承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剪纸艺术作为我国特有的民间艺术形式,... [阅读]
文化网公众号
文化网手机版
典藏老车
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