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品位生活  >> 美食音乐  >> 查看详情

一周暖闻:抱娃执勤 老兵不死

来源: 中国汽车文化网  日期:2017-03-13 11:01:47  点击:275 
分享:

  抱娃执勤

  早高峰的十字路口,一名交警一边单手抱着孩子,一边疏导着过往车辆――这是2月24日上午,发生在杭州街头的一幕。

  故事主人公名叫王晓璐,出生于1988年,未婚,是杭州余杭区交警大队的辅警。这天,路口的西北角发生了一起汽车与电瓶车相撞的事故。骑电瓶车的女子摔倒昏迷,而不远处竟还有一个三四岁的男孩。

  王晓璐冲了过去抱起孩子。当时车流量很大,他抱着孩子顺手疏导交通。

  老兵不死

  66年前,18岁的安徽当涂人何其芬报名参加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成为何其芬一生最难忘的记忆。2016年,83岁的何其芬在当涂乌溪镇自费建成一座“老战士纪念馆”,以纪念那场战争和牺牲在异国的战友。

  从规划、设计装潢、修缮房屋、布置展品,老人亲力亲为。“我这些年退休工资大多花在这上面了,前后花了19万多元,自己把自己的油水都榨干了。”何其芬说。

  建成后的纪念馆有300多平方米,有两个展厅,还有图书室和接待站,共有历史照片664幅,军装、军功章、军帽、军用水壶和茶缸等一些用过的文物,许多都是志愿军老战士捐献来的。

  参加抗美援朝的老战士在当涂县健在的还有300多位,都已是风烛残年。何其芬说:“我要抓紧去寻找、联络,请他们口述战斗经历,进行录音录像,目前已在黄池、乌溪、石桥找了15个人。”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纪念馆想留给后人的一定不是战争,而是对和平的珍惜。

  爱心拐棍

  不久前,山西太原突然降雪,两张照片在微信朋友圈热传:一张拍摄了雪天的公交站台边放着一捆拐棍,上面还留有一张字条;另一张照片则清晰地拍到了字条上的内容:今天风雪大路有泥泞,老人走路困难,“爱心拐棍”帮您大忙……这里有几条拐棍,需要请您随手拿走使用。随便使用,不花钱。

  “爱心拐棍”的制作者名叫边银良,今年75岁,当得知自己的拐棍在朋友圈火了之后,老人摆手直说“那不值一提”,就是“一件小事”。边银良说,自己一闲下来就做拐棍,遇上下雨、下雪天,就把拐棍放在附近的公交站、地下通道,方便腿脚不好的行人使用。从1998年开始,平均一天做一两根拐棍,粗略估计已经有上万根了。

  有朋友曾劝他:“你还不如卖拐棍挣钱呢,每天做这个费半天劲还不挣钱,图什么?”边银良说,自己现在每月退休金3000元,老伴儿2000多元,够花,“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助人为乐的精神可以一直传下去。德行比钱财留给后代更宝贵。”

相关新闻

  • 通知通告 通知通告

      修订后的《残疾人教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5月1日起施行。为方便残疾人入学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对残疾人教育的保障和支持,有哪些规定?日前,国务院法制办、教育部的负责人就有关问题接受本报记者采访并作出解读。   使残疾学生接受与其身心状况相适应的教育   1994年颁布施行的《残疾人教育条例》对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残疾人教育与其他教育相比还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理念相对滞后,需要进一步推进融合教育;特殊教育资源不足、分布不均,残疾人入学还... [阅读]

  • 公布修订后的《残疾人教育条例》 公布修订后的《残疾人教育条例》

      新华社北京2月23日电  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第674号国务院令,公布修订后的《残疾人教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17年5月1日起施行。   1994年颁布施行的《条例》对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现代化逐步推进,残疾人教育与其他教育相比还比较薄弱。修订后的《条例》从残疾人教育的发展目标和理念、入学安排、教学规范、教师队伍建设以及保障和支持等方面修改、完善了相关制度。   《条例》调... [阅读]

  • 社会组织登记审批全程网上公示 社会组织登记审批全程网上公示

      本报郑州2月22日电  (记者任胜利)记者20日从河南省民政工作会议上获悉:2016年以来,河南省民政厅优化行政审批流程,社会组织登记审批全程网上公示,实现了社会组织网上年检。   据了解,河南省取消了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消防前置许可条件和社会团体登记申请筹备环节。截至目前,全省已登记的社会组织达28026个,省本级年检率达到80%。与此同时,河南省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成立河南省民政系统社会组织党工委,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纳入登记管理监督全过程;加强社会组织监督管理,... [阅读]

  • 基本生活标准不低于低保1.3倍 基本生活标准不低于低保1.3倍

      本报贵阳2月22日电  (记者郝迎灿)贵州省政府近日出台《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特困供养内容、形式、标准,其中基本生活标准原则上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3倍。   根据规定,贵州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实行属地管理,救助供养对象为具有当地常住户籍或持有居住证且在当地连续居住1年以上,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其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的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残疾人、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