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时间,国内滑雪场屡屡发生滑雪人员伤亡事件。在此背景下,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2月9日上午在北京召开全国滑雪场安全工作会议,来自16个省(区、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和近30位各地雪场代表参加了会议。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兼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高志丹在会上表示:“要亡羊补牢,更要未雨绸缪”,体育部门将联合安监、质检等相关部门尽快出台雪场雪道标准、从业人员资质认定、滑雪爱好者技术等级评定、滑雪设备装备检验检测等行业标准,确保人民群众在参加滑雪运动时的生命、财产安全。
记者了解到,该标准将作为中国滑雪行业的统一规范,在2017年冬季开始前制定完成,并在全国强制执行。
近几年,滑雪运动在国内呈井喷式发展态势。2010年,全国滑雪场总数为270多座,2016年,增加到568座。据国家冬运中心预计,今年,全国滑雪场将突破600座。据统计,今年春节期间,北京市22家滑雪场的接客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0%,黑龙江和吉林两地滑雪场的接客量增长势头更加迅猛,如吉林省万科松花湖滑雪场比去年同期增长40%以上。
但安全问题也随之凸显。近一段时间,已经多次发生滑雪者伤亡事故。
1月中旬,一名北大女研究生在河北省张家口崇礼某滑雪场滑雪时冲出雪道,撞伤后身亡。不久,一名10岁男孩在崇礼某滑雪场冲出雪场防护网坠崖身亡。几天前,河北省巨鹿县发生一起滑雪场坍塌事故导致多人受伤。今天上午,山东省临沂市一滑雪场又发生一起儿童被卷进雪场传送带致死的悲剧。
多名与会者表示,有关部门对滑雪场的监管手段不够;部分滑雪场管理者安全意识不强,对安全问题抱有侥幸心理,在安全机制上重表面、轻措施;滑雪爱好者的胆量有余、技术不足等,都给滑雪运动安全埋下隐患。黑龙江亚布力滑雪场有关负责人建议,相关部门要对出现安全问题和违规经营的滑雪场严厉处罚,该停业的停业,以强硬手段提升整个行业的安全意识。
由于安全问题未被足够重视,滑雪场本就没有充分设立的安全保障机制或是安全保障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失灵,滑雪场屡屡发生人身伤亡事故。“低等级的错误,造成高代价的损失。”高志丹表示,“我们不能只看到冰雪运动的‘热’,更要有冷思考和清醒的认识,推动冰雪运动和产业发展必须牢固树立把人民群众的安全放在第一位的意识。”
据介绍,国家冬运管理中心近期刚刚修订了《中国滑雪场所管理规范》,对管理部门、雪场、滑雪者等主体作出了细化要求,新修订的《中国滑雪场所管理规范》仍在试运行阶段,广泛听取各方意见。
根据规划,国家冬运管理中心将在今年入冬前出台用于指导全国滑雪场安全运营的强制性行业标准,力图改变国内滑雪运动发展迅猛,但管理方法、理念、手段相对滞后的缺陷。
据了解,该行业标准的内容包括雪场雪道标准、滑雪从业人员资质认定、滑雪爱好者技术等级评定、滑雪设备装备检测检验等,该系列标准将作为国内滑雪行业的统一规范在全国强制执行。
本报北京2月9日电
修订后的《残疾人教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5月1日起施行。为方便残疾人入学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对残疾人教育的保障和支持,有哪些规定?日前,国务院法制办、教育部的负责人就有关问题接受本报记者采访并作出解读。 使残疾学生接受与其身心状况相适应的教育 1994年颁布施行的《残疾人教育条例》对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残疾人教育与其他教育相比还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理念相对滞后,需要进一步推进融合教育;特殊教育资源不足、分布不均,残疾人入学还... [阅读]
新华社北京2月23日电 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第674号国务院令,公布修订后的《残疾人教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17年5月1日起施行。 1994年颁布施行的《条例》对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现代化逐步推进,残疾人教育与其他教育相比还比较薄弱。修订后的《条例》从残疾人教育的发展目标和理念、入学安排、教学规范、教师队伍建设以及保障和支持等方面修改、完善了相关制度。 《条例》调... [阅读]
本报郑州2月22日电 (记者任胜利)记者20日从河南省民政工作会议上获悉:2016年以来,河南省民政厅优化行政审批流程,社会组织登记审批全程网上公示,实现了社会组织网上年检。 据了解,河南省取消了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消防前置许可条件和社会团体登记申请筹备环节。截至目前,全省已登记的社会组织达28026个,省本级年检率达到80%。与此同时,河南省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成立河南省民政系统社会组织党工委,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纳入登记管理监督全过程;加强社会组织监督管理,... [阅读]
本报贵阳2月22日电 (记者郝迎灿)贵州省政府近日出台《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特困供养内容、形式、标准,其中基本生活标准原则上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3倍。 根据规定,贵州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实行属地管理,救助供养对象为具有当地常住户籍或持有居住证且在当地连续居住1年以上,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其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的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残疾人、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 [阅读]
文化网公众号
文化网手机版
典藏老车
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