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网瘾”须循序渐进
国务院法制办日前公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送审稿)》,其中明确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通过虐待、胁迫等非法手段从事预防和干预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活动,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孩子沉迷网络,家长焦虑不安,一些网戒学校利用这种心理,推出了殴打、电击、物、体罚等戒瘾手法。据媒体报道,山东省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网戒中心”一度被无数家长视为“戒网圣地”。2009年,该中心电击治疗等问题曝光后,当时的卫生部曾紧急叫停“电击治疗”。然而,临沂“网戒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其后每年仍有数百名青少年来此接受“治疗”。
孩子沉迷网络固然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但以虐待、胁迫等非法手段强加干预,非但不可能取得想要的结果,由此引发的青少年身心健康备受侵害甚至是犯罪等问题,也是社会不堪承受的重负。《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送审稿)》明确了“戒网瘾”的行为边界,并强调相关行为构成违法的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若真如此,将有望规范众多网戒学校的行为,从而切实保护好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当然,预防网瘾及监管好网戒行为,不能指望出台一部条例就到病除。少数青少年沉迷网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青少年学习、生活环境的方方面面。染上“网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戒除“网瘾”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招就灵。
直面网瘾戒除,首先要求家长有足够的耐心,切实履行好监护责任,多一些陪伴、沟通和自律。如果家长整天埋头抱着手机,又如何要求孩子不沉迷网络?很多时候,正是亲人的疏离和沟通的欠缺,将孩子不断推向外界去寻找新寄托。而一旦发现孩子深陷网络就指望立竿见影,未免一误再误。此外,教育、卫生、工信等部门也该切实履责。一方面,从学校教育着手,积极引导学生的兴趣,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不能放任自流,不能为了图省事或者出于利益驱动,有意无意把学生驱赶到网上。另一方面,要从技术层面完善网络游戏规则,让不适宜的游戏或游戏功能远离未成年人。
网瘾当然要戒,但要循序渐进,不断激活青少年对外部世界的关心,让他们在丰富充实的社会参与中实现蜕变。决不能打着“为你好”的旗号,粗暴干预未成年人,甚至以戕害肢体、精神的手段收获所谓的“乖巧”“懂事”。如何引导孩子们积极探索世界而不致被风险吞噬,是一个常议常新的课题。(作者 胡印斌)
修订后的《残疾人教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5月1日起施行。为方便残疾人入学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对残疾人教育的保障和支持,有哪些规定?日前,国务院法制办、教育部的负责人就有关问题接受本报记者采访并作出解读。 使残疾学生接受与其身心状况相适应的教育 1994年颁布施行的《残疾人教育条例》对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残疾人教育与其他教育相比还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理念相对滞后,需要进一步推进融合教育;特殊教育资源不足、分布不均,残疾人入学还... [阅读]
新华社北京2月23日电 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第674号国务院令,公布修订后的《残疾人教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17年5月1日起施行。 1994年颁布施行的《条例》对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现代化逐步推进,残疾人教育与其他教育相比还比较薄弱。修订后的《条例》从残疾人教育的发展目标和理念、入学安排、教学规范、教师队伍建设以及保障和支持等方面修改、完善了相关制度。 《条例》调... [阅读]
本报郑州2月22日电 (记者任胜利)记者20日从河南省民政工作会议上获悉:2016年以来,河南省民政厅优化行政审批流程,社会组织登记审批全程网上公示,实现了社会组织网上年检。 据了解,河南省取消了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消防前置许可条件和社会团体登记申请筹备环节。截至目前,全省已登记的社会组织达28026个,省本级年检率达到80%。与此同时,河南省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成立河南省民政系统社会组织党工委,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纳入登记管理监督全过程;加强社会组织监督管理,... [阅读]
本报贵阳2月22日电 (记者郝迎灿)贵州省政府近日出台《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特困供养内容、形式、标准,其中基本生活标准原则上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3倍。 根据规定,贵州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实行属地管理,救助供养对象为具有当地常住户籍或持有居住证且在当地连续居住1年以上,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其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的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残疾人、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 [阅读]
文化网公众号
文化网手机版
典藏老车
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