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精彩视频  >> 视频新闻  >> 查看详情

《大秦帝国》“崛起”,功夫在诗外

来源: 中国汽车文化网  日期:2017-03-13 10:50:23  点击:350 
分享:

近乎无声无息在央视一套悄然播出的《大秦帝国之崛起》,迅速被眼尖的观众所发现,线上线下有关这部电视剧的讨论,都给予了不错的评价。对应这几年浮躁混乱的电视剧生产业,《大秦帝国》俨然成为电视剧创作的一股清流。

《大秦帝国》系列剧命运多舛,但是也应了那句老话,“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大秦帝国》带来的观感是熟悉又陌生的。熟悉的地方在于,它让人不禁想到老版的《三国演义》《水浒传》以及《雍正王朝》等经典剧。陌生的地方在于,在电视剧制作与创作的新概念冲击下,观众已经有许久没有看到如此具有历史感、庄重感的作品了。《孤芳不自赏》《锦绣未央》《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新类型剧”正在强力改写电视剧潮流,但在这个过程中所暴露出的问题,比如原著抄袭争论、制作粗陋化等,使得观众在消费潮流的同时,忍不住怀念过去的经典电视剧。

《大秦帝国》的故事背景与郑晓龙导演的《芈月传》是一样的,多数在《芈月传》中出现过的历史人物名字,也都出现在了《大秦帝国》中。但在评分网站上,正在播出的《大秦帝国之崛起》高达8.8分,而《芈月传》只有5.2分。要知道《芈月传》当初首播时,在影响力和收视率方面都是惊人的。两相对比,真相显而易见――观众为一部影视剧打分,是不太受导演、演员名气和炒作热度所影响的。人们把观感落实到分数时,斟酌的过程中,首要考虑的是故事的扎实程度、演员的表演功底、情节的逻辑是否工整,台词是否精彩有味。

《芈月传》在消费至上时代,有着专属于它的价值。比如作为一部古装剧的时尚感,创造者对观众心理的迎合,剧作为社交媒体所贡献的话题流量等等。而反观《大秦帝国》,则没有把重点放在这些方面,而是专注于故事本身。用直白一点的话说,《大秦帝国》所呈现出来的最终成品,是能够体现出“功夫在诗外”这句话的寓意的,这部剧在创作上“修炼内功”所花费的时间与精力,才是它获得好评的最根本原因。《大秦帝国》改编自作家孙皓晖一套六册的皇皇巨著,该系列剧从2005年开始拍摄第一部《大秦帝国之裂变》到现在的《大秦帝国之崛起》,花费了长达12年时间。该剧组潜心创作,在剧作立项的前期创作阶段,就把更多精力用于故事创意、人物设定、价值观设定等方面,用扎实稳固的创作理念来约束剧本内容不分崩离析,使得故事具有整体感。为了将这部严肃的历史正剧搬到观众眼前,为了尽可能还原历史真相,剧组还力邀数位历史学家担任历史顾问,仔细考证剧中的人物、器物、历史事件。最终,该剧凭借严谨的制作、考究的服装和道具,被观众大赞良心剧。

如今,国产电视剧受助于网络视频消费需求的强劲推动,迎来了一个有赢利点、有很大发展空间的时代。但在电视剧生产转型的过程中,丢失了文艺创作的严肃内核,注重产品化,淡化作品属性,追求快速生产,忽略品质追求,“十年磨一剑”的精神之于电视剧创作,几成一句空话。

《大秦帝国》是否会成为经典之作,还需要时间的考验。但它能够吸引关注,成为焦点,起码说明了一点:观众内心还是期望电视剧能具备创作的严肃性、制作的精良性以及古装剧所独具的庄重性,能够继承往日经典。如果《大秦帝国》能够像一枚巨石那样,砸醒在劣质剧生产流水线乐此不疲的人们,那则是它在剧作之外更大的功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