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农业部负责人就此前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行解读并就相关热点问题答记者问。分析人士指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农村集体资产,构建集体经济治理体系,既能体现中国制度的优越性,又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涉及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中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一件大事。未来,《意见》的实施不仅将加速解决遗留问题、深化农村改革、保障农民权益,而且最终将激发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活力,为中国经济行稳致远打下坚实基础。
产权改革看长远
一元复始话农桑。在2017年的第一个工作日,国务院新闻办的首场发布会主题即聚焦农村。
据了解,所谓“农村集体资产”主要包括三大类:一是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森林、山岭、滩涂等资源性资产;二是用于经营的房屋、机器设备、农业基础设施、集体投资兴办的企业等经营性资产;三是用于公共服务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方面的非经营性资产。这些资产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主要财产,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那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重点是什么呢?记者通过梳理《意见》原文发现,这项改革的关键在于“确权”与“规范”。例如,针对农村集体资产存在的边界不明、账目不清问题,《意见》提出要对集体所有的各类资产进行全面清产核资,摸清家底。清产核资结束后,要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登记、保管、使用、处置等制度,实行台账管理,以防止资产流失。再例如,为了让集体产权更好地发挥作用,《意见》提出引导农村产权规范流转和交易,建立符合农村实际需要的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同时清理废除各种不合理规定。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发布会上指出,目前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积累了大量资产。大量的集体资产,如果不盘活整合,就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如果不尽早确权到户,就存在流失或者被侵占的危险。韩长赋说,《意见》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作了总体部署,这是农村管长远、管根本、深刻的制度创新,对于深化农村改革、保障农民权益、形成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大意义。
农民增收添保障
韩长赋表示,改革集体产权制度把集体的经营性资产确权到户,实现农民对集体资产的占有使用和收益分配的权利,有利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让农民共享农村改革的发展成果。事实上,到2015年底,全国已经有5.8万个村,4.7万个村民小组实行这项改革,已经累计向农民股金分红近2600亿元。
“从各经济体的发展状况看,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与产业结构调整不仅包括工业转型,更包括农业转型。改革开放之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释放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快了农村经济发展。如今,随着农业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也逐渐规模化、科技化、信息化,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恰恰是一个关键的突破口。”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方竹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方竹兰进一步指出,集体产权制度在以往的实践中对农民个体权利重视不够,如今《意见》强调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就是要解决集体产权的结构性问题,保证农民个体权利的落实。“这样一来,一方面农民增收有了更多制度保障,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农民发自内心地参与规模化经营,让农业生产要素进一步优化配置,进而激发整个中国农村经济的活力。”她说。
其实,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影响还体现在很多层面。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中国农村经济的短板很多,比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比较滞后,就会直接影响到农业的生产效益和竞争力。在现实中,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有效抵押物严重不足,导致了融资难、融资贵,进而直接制约着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而补齐这些短板则恰恰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实体经济强根本
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拥有土地等资源性资产66.9亿亩,各类账面资产2.86万亿元,平均每个村是500万元。专家指出,这些集体资产是农村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这些集体资产,既能体现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又可以激发农村经济活力,为中国实体经济强基固本。
“表面上看,农业是最古老、最传统的行业。但实际上,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在知识经济时代,现代农业聚集了一大批高科技应用,其内涵也拓展至能源、生态、健康、娱乐、养老、旅游等诸多方面。”方竹兰表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将为中国农业发展及农村经济注入新动力,亦符合整个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
值得注意的是,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复杂性相当大,因此改革的节奏和力度就显得十分重要。“要保护好农民利益,让集体资产不受损失,建立好产权制度,这就要求我们进行顶层设计,由顶到面逐步扩大。整个时间表上,我们计划用5年时间而非短时间来完成这项改革,这体现了稳妥性。”李国祥说。
可以预见,随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入,中国农村经济将迸发出新的生机。
就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财富增长的来源,也是居民收入的主渠道。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就业目标不减反增,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把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的坚强信心。 一方面,上调目标是要更好地满足劳动者城镇就业的需要。2017年需在城镇就业的新成长劳动力1500多万人,扣除自然减员腾退的岗位数,还需城镇新增就业1000多万人。同时,还要为去产能职工安置、失业人员再就业留出空间。 另一方面,上调目标是基于经济发展创造新的就业岗位的可能。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逐渐扩大和结构优化,经济... [阅读]
就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财富增长的来源,也是居民收入的主渠道。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就业目标不减反增,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把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的坚强信心。 一方面,上调目标是要更好地满足劳动者城镇就业的需要。2017年需在城镇就业的新成长劳动力1500多万人,扣除自然减员腾退的岗位数,还需城镇新增就业1000多万人。同时,还要为去产能职工安置、失业人员再就业留出空间。 另一方面,上调目标是基于经济发展创造新的就业岗位的可能。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逐渐扩大和结构优化,经济... [阅读]
就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财富增长的来源,也是居民收入的主渠道。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就业目标不减反增,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把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的坚强信心。 一方面,上调目标是要更好地满足劳动者城镇就业的需要。2017年需在城镇就业的新成长劳动力1500多万人,扣除自然减员腾退的岗位数,还需城镇新增就业1000多万人。同时,还要为去产能职工安置、失业人员再就业留出空间。 另一方面,上调目标是基于经济发展创造新的就业岗位的可能。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逐渐扩大和结构优化,经济... [阅读]
娄勤俭代表 弘扬延安精神 激发干事激情 娄勤俭代表(陕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从其丰富内涵中找到根脉、传承基因、汲取力量,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延安精神是我们党性质和宗旨、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是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穿越时空的恒久价值和旺盛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视察时强调,全面从严治党要继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今天,我们学习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从其丰富内涵中找到根脉、传承基因、汲取力量... [阅读]
文化网公众号
文化网手机版
典藏老车
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