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政务新媒体,探索技术外包新选项
2016年11月,国办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实施细则》,要求提升回应效果,通过购买服务、完善大数据技术支撑等方式,用好专业力量,提高舆情分析处置的信息化水平。
目前,政府购买服务正成为一个新选项。网站、微博、微信的运营维护、客户端的技术开发,种类不一的外包服务随着政务新媒体的井喷式发展也悄然兴起。是外包还是自己做?各有哪些考量?记者采访了一些地方的政务新媒体负责人。
为何选择外包?
引入专业力量,降低成本扩大传播
一间演播室,两台摄像机,没有记者在现场。这场看似冷清的“哈密传统刺绣”新闻发布活动,在线观看人数峰值超过3.2万人,全国200多家媒体近千名记者通过邀请码参与了活动。这对以往偏远地区的发布会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此次直播,不仅是首次以全媒体全网直播的方式举办新闻发布会,也是哈密市委新闻办的新尝试:与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中央厨房)合作,通过服务外包的形式召开发布会。
开新闻发布会为什么要搞直播?“我们希望降低成本,扩大活动传播力。”发布会相关负责人直言。传统的新闻发布会除了准备新闻发布内容,还有场地安排、邀请记者、安排食宿、发放材料等大量会务工作,而这次线上直播不仅能看视频,能直接下载相关资料,记者还能在线与发布会现场进行评论互动。
在政务新媒体的技术外包上,有的地区是基于扩大影响力的主动选择,有的地区则是不得已而为之。
西南某省一地市级政务新媒体负责人告诉记者,该省政务新媒体“有平台无机构”“有人员无编制”的居多。“我们从事业单位抽人、加上临时聘用人员才能勉强凑齐4人,内容采集编辑方面就已经捉襟见肘。”该负责人说,因此,他们选择技术外包形式,由当地媒体负责搭建技术平台与维护。
为何不选择外包?
经费人力有保障,沟通协调更便利
与选择服务外包相比,当前很多地方的政务新媒体选择“自己做”,也有自己的理由。
有的地方有充足的经费、人力保障,如“北京发布”。北京市外宣办于2013年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网络发布处和网络发布中心。网络发布处协调指导全市各部门开展政务新媒体工作,编制5人,目前到位4人。网络发布中心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承担“北京发布”信息采集编辑、日常运行维护工作,编制10人。另外,“北京发布”还在全市建立了一支由150多人组成的专兼职微博工作队伍,建立了单位主要领导负总责、主管领导分管负责、微博团队具体落实的三级负责制。
有的地方认为自己运营让沟通协调更便利。“上海发布”负责人介绍,上海发布从机构设置上属于市政府办公厅,业务上由上海市政府新闻办指导,采用这样的架构设计,就是希望能发挥公务员熟悉政府系统工作、媒体人熟悉传播这两方面的优势。“依托的都是微博微信这些公共平台,所以目前我们运维成本还好,只需日常人力成本。”该负责人说。
政务新媒体外包边界在哪?
技术可以外包,内容必须掌控
记者了解到,“上海发布”没有外包打算。在他们看来,外包团队和相应的委办局区县沟通起来没有内设团队这么方便快捷。再者,政务新媒体由政府做可以始终以公益性为出发点。
西部某市政务新媒体的一位运营负责人介绍,他们跟第三方公司签了3年合同,费用30万元左右,由公司负责客户端建设和安全。他认为,“外包只能限于技术层面,内容必须自己把关。但做内容,缺人缺编。”
有些地方的政务新媒体采取项目合作的方式进行政府购买服务。比如,2016年上海某区推出网络热转的快闪视频,就是与专业拍摄机构合作的。“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项目制的购买服务是提升政务公开水平的重要方面。”中山大学设计与传播学院院长张志安认为,“如果能解决编制问题,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部门希望自己运营新媒体,毕竟更为稳定、可靠。”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张晋升教授说,把政务新媒体外包给懂技术、会经营的运营公司来做,是政府购买服务的一种方式,优化了资源配置。
张晋升也强调,“内容必须自己掌控。”为公众生产优质的内容是政务新媒体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新媒体环境下政府传播能力的重要体现。利用新媒体发布什么信息、回应哪些关切、传播何种内容,与政府部门的核心工作息息相关,他们最懂得其中的门道。运营好政务新媒体,把新媒体技术交给懂行的公司创新创造,把政务内容留给自己生产创作,技术和内容相得益彰,才能更好实现媒体融合时代政务工作的最优配置。(记者 曹玲娟 王昊男 许 诺)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重要讲话。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破局者,以改革塑造时代气质。 开路者,以勇毅跨越千难万险。 2013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三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破局开路者的姿... [阅读]
“和平!奋斗!救中国!”在生命的弥留之际,孙中山先生断断续续的轻呼,声声动人心扉,催人奋进。 “为孙中山先生梦寐以求的振兴中华而继续奋斗。”在一个特殊的历史节点,习近平总书记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的光辉一生,深刻阐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11月11日上午的北京人民大会堂,座无虚席,肃穆庄严,一幅孙中山先生巨幅画像在主席台中央高挂着。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今天在这里隆重举行。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与中华儿女一起缅怀先贤的光辉业绩,共话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 广州黄花岗的腥风血雨... [阅读]
这无疑是今天上午召开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的高潮部分: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完重要讲话后,从发言席走回座位的路上,与会人员用经久不息的掌声,一路将总书记“送”回座位。 而根据记者观察,在这段长约一个半小时的重要讲话中,现场数次响起热烈的掌声,至少有22次之多。 “听总书记讲话是一场思想的洗礼。”在国家机关工作的王方立告诉记者,“使我重新认识和领会了长征精神,并激励我把这种长征精神... [阅读]
“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工业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1978年11月,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曾语重心长地发出疾呼。这样的判断,现在听来,依然振聋发聩。 从此,中国正式开启了激荡五洲、震撼世界的伟大变革。 如今,改革进入深水区,改革迈入新时代。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接力改革大业。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果敢抉择,指引改革的方向。 2013年12月30... [阅读]
文化网公众号
文化网手机版
典藏老车
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