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商旅地产  >> 汽车商业  >> 查看详情

《2016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出炉

来源: 中国汽车文化网  日期:2017-03-11 16:50:02  点击:239 
分享:

   近日,指导我国心脏停搏综合防治体系构建和CPR临床实践的行动指南――《2016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正式出炉。据悉,《共识》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业委员会汇集国内CPR领域专家,基于国际CPR指南的科学共识,结合我国国情和具体实践,涵盖了心脏停搏前期的“预防、预识、预警”的“三预”方针、心脏停搏中期的“标准化、多元化、个体化”的“三化”方法与心脏停搏后期“复生、超生、延生”的“三生”方略,并于近日由《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颁布。中国腹部心肺复苏学创始人、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业委员会主委、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主委、武警总医院急救医学中心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王立祥教授表示,“2016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全方位、全过程、全立体的诠释了中国特色心肺复苏的内涵与外延,是指导我国心脏停搏综合防治体系构建和CPR临床实践的行动指南。

   心搏骤停(CA)已成青壮年人群主要“手”

   数据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接近3亿,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并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心搏骤停(CA)是指心脏泵血功能机械活动的突然停止,造成全身血液循环中断、呼吸停止和意识丧失。

   近年来,我国CA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并成为青壮年人群的主要手,目前每年约有54.4万人发生CA,发病率已渐近发达国家水平,但整体抢救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CA患者神经功能良好的出院生存率仅为1%左右。

   作为抢救CA这一直接威胁人们生命急症的主要手段――心肺复苏术(CPR)就成了能使临危患者“起死回生”的主角。《共识》指出,引发CA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包括心室纤颤(VF)、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停顿以及无脉性电活动(PEA),后者并称为电-机械分离。CA本质上是一种临床综合征,是多种疾病或疾病状态的终末表现,也可以是某些疾病的首发症状,常常是心源性猝死的直接首要因素。CA发作突然,约10秒左右即可出现意识丧失,如在4-6分钟黄金时段及时救治可获存活,贻误者将出现生物学死亡,且罕见自发逆转者。CPR就是应对CA,能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与人工呼吸,以求达到心脏自主循环恢复(ROSC)、自主呼吸和自主意识的挽救生命技术。因此,大力提升临床急救的施救能力,切实实施高质量的CPR,也就成为了CA抢救能否成功的关键和根本保证。已经证实,大部分CA发生在院外,部分人CA发作前会有先兆,及早识别CA发作,发作时第一反应者及时实施CPR,获得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及时除颤,当地有高效、专业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决定患者存活的关键。

   亟待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和高效的CA综合防治体系

   王立祥表示,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幅员辽阔,地区间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医疗资源有限且分布不均,要从根本上提高我国CA患者的整体抢救成功率,必须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和高效的CA综合防治体系。这一防治体系贯穿CA前预防,CA抢救的CPR全程直至CA复苏后处理的完整过程。强调CA前要以“预”字为纲,变被动抢救为主动防控;突出抢救中以“化”字为主,使CPR科学技术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准确把握CA患者和CPR 技术共性标准和个性特点,辨证施救与科学化解;CA后则以“生”字为重,尽显敬畏生命、拓展生命的CPR发展观,优化CPR后管理的全过程,使生命得以恢复和延续。

   “从古人的唤醒和刺激复苏法,到口对口人工呼吸法、胸外按压人工循环法及体外心脏电除颤法三大要素构成的现代复苏术,均是人类对死亡发生机制逐步认识的结果,随着时代进步与医学科技的发展,人们对死亡的认知与复苏方法的认识相向而行永无止境。”王立祥表示,为规范和指导我国CPR的理论探索与临床实践、突出具有中国特色的CPR整体方略与目标,提高CPR临床医疗水平,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业委员会汇集国内CPR领域专家,基于国际CPR指南的科学共识,结合我国国情和具体实践,涵盖了CA前期的预防、预识、预警的“三预”方针,CA中期的标准化、多元化、个体化的“三化”方法与CA后期复生、超生、延生的“三生”方略,共同制定了《2016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作为指导我国CA综合防治体系构建和CPR临床实践的行动指南,为政府部门机构、医院、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团、公益组织、各级管理人员、广大医务工作者、公务人员、教师、市民及群众等单位、团体和个人,提供有关CPR科学的专业指引和参考。(刘映)

相关文章

  • 钟南山:医改也要着重供给侧 医德教育应成为医学教育一部分 钟南山:医改也要着重供给侧 医德教育应成为医学教育一部分

    钟南山接受专访 王帅/摄 北京3月9日电 (曾璇)“我国的医疗改革一定要从供给端入手,实行医疗领域的‘供给侧改革’是解决目前医疗领域诸多难题的重要手段。”2017年3月8日,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钟南山在接受专访时反复强调。 推进步伐 医改要从供给端入手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深化医疗、医保、医联动改革”、“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部取消品加成,协调推进医疗价格、人事薪酬、品流通、医保支付方式等改革”、“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 [阅读]

  • 扬子江药业:与“健康中国”同频共振 扬子江药业:与“健康中国”同频共振

    早春三月,华夏大地春潮涌动,位于扬子江畔的民族制领军企业扬子江业集团(以下简称扬子江)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仿制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 近年来,扬子江剑指打造全球一流制企业的宏伟目标,全力开展一致性评价工作,加快进军大健康产业,积极构建大质量体系,为民族制的国际化、现代化、规范化贡献一份力量。 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医产品供给端上持续发力 新常态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一把“金钥匙”。 扬子江业集团龙凤堂中产业园提取1号车间自动投料机器人 ... [阅读]

  • 吴以岭委员:发挥中医药在慢病防治中的特色优势 吴以岭委员:发挥中医药在慢病防治中的特色优势

    北京3月7日电 (记者高奕楠)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岭业董事长吴以岭建议,以中医养生文化指导健康人群预防慢病,发挥中医优势实现慢病早期防治,发挥中医在慢病急性期治疗中的优势,应用中医提升慢病患者康复治疗效果。 “慢性病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导致人民负担日渐加重,进一步完善慢性病防治体系已刻不容缓。”吴以岭指出,中医在慢性病防治中具有特色优势,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形成了自身的理论体系,可以在慢病防治体系的预防、早期防治、急性期防治、康复治疗等多个环节中发挥... [阅读]

  • 吴以岭委员:应鼓励中药类保健品的研制与开发 吴以岭委员:应鼓励中药类保健品的研制与开发

    北京3月7日电 (记者高奕楠)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岭业董事长吴以岭建议,应该加大力度扶持中类的开发,促进中大健康产业发展,鼓励中类保健食品向境外出口,挖掘中“金矿”。 中医是指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中草为原料或添加中草提取物的方式的系列。吴以岭表示,中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保健食品,是中医食疗与新技术结合的产品。近年来,中国中年销售额不断上涨,在全球越来越受到欢迎。“中领域,无疑是下一个机会无限的‘金矿’。” 以大蒜为例,“如果作为食物作料,大蒜就是食物,... [阅读]